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4/10/01 15:46

我满心期待着许多事,也在持续成长。我似乎看见了很多,或者说,我热切地期待着很多,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小时候,读小学时,我觉得上了中学会特别酷,能够接触真正的数学、三角函数,使用三角板等等。然而,当我踏入初中后才惊觉,哎呀,这不过是陷入平凡、无趣、普通泥潭的一段时光。接着,我又满怀憧憬地期盼着高中,认定那里会有一个美妙的世界,有栀子花的芬芳萦绕。但结果并非我所想。随后,我把希望寄托于大学,以为那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真正迈入成人世界的地方,可最终,一切似乎并无太大变化。

可回首一路走来,这分明是从小镇逐步迈向世界大舞台的进程,从逻辑上讲,已然登上了许多台阶。这种温润且诗意的叙事始终在心中回荡,化作一种带有文艺气息、略带忧郁却又蕴含创造力的淡淡身影,融入神秘的氛围之中。就如同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初读时极为平淡,却又优美动人,让人回味无穷。于此,我不禁联想到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这使我陷入一种状态:我既不喜爱那种文艺片的感觉,甚至对所谓的“文艺青年”有些反感,不喜欢他们那种酸溜溜、四处卖弄知识、自命清高的模样。我更钟情于自动化、科技化、程序化且叛逆的风格——不动声色间,却如天才般、不假思索地展现科技创造力。然而,这两种风格在本质上内在逻辑是相同的。在这个审美点上,它们都并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it's not problem solving。所以我总觉得自己有些不接地气。

但实际上,problem solving 才是最有效积累能量、形成发展势能的方式。

在国庆节前夕,也就是 9 月的最后一天,真正宣告了中秋的到来,也是彻底告别夏日幻想的时刻。许多朋友也日渐成熟,有的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有的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宝宝,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回过头来,他们依然能和我愉快地交谈,并钦佩我的状态。但他们同时表示,历经漫长时间和付出诸多代价,终于学会了要彻底分开“终极追求”和“做事”这两件事。

我却一直怀揣着“中二”的信念,坚信这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只要你能坚持熬过世俗的考验,最终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但后来,朋友们问了我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你欣赏杜尚,但你真的了解他吗?你认识他吗?他认识你吗?你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吗?你觉得斯诺登很酷,但你真的了解他吗?索罗斯呢,你认识他吗?他认识你吗?你们无话不谈吗?你了解他的任何细节吗?显然,都没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被包装、广为传播、被视为准则的故事,其实并非表面那样。

我的一位好朋友 Alex Wang 以深刻的话语提醒我。他说,这些被书写出来、广泛流传的东西,很多时候过于第三人称视角,是外部人的总结。用一种带有谍战韵味、居高临下的分析视角,以结果推导原因。但实际上,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融入第一人称视角。他问道,什么是第一视角呢?其实,教科书的很多内容都是代入式的。比如,当你发现一个科学规律,做实验时,你一步步将自己带入其中。他说,这可能是更真实的体验。因为第三视角会扭曲我们的认知,总是让我们跳出来思考问题。但实际上,有些事只有真正投入其中,才能做好。单纯的分析状态永远是不够的。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在理。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总结了其他朋友给我的启发。实际上,终极的愿景、对自我的信任、对目标的感受、分析和深刻理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培养重要的能力并付诸实践,也就是一种行动的方法论——problem solving。需要能够定义问题,解决问题。一切问题,只要能解决,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跳出主义之争,踏实地做事。以最 problem solving 的方式,抛弃一切信仰、心态和所谓的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要这是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就是好的方式、正确的姿态。在这种姿态下的高效解法,就是好的策略。

成长的过程是美妙的,发生了许多事,我也不后悔。因为成长、经历这些事情,并非仅仅关于问题解决。而当踏入需要承担责任、需要工作、需要投入的社会阶段,就进入了 problem solving 的阶段。所以,我们要开始肩负起责任、重任和使命。有一句看似最烂大街但却最言简意赅的话,用正确的理解,可以抓住非常独特的能量,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Race

image.jpeg
再留一个即刻账号:https://okjk.co/3KWG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