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艺术”的艺术

2023/09/25 16:00

今天一天在上海出差,顺道拜访一个非常酷炫的艺术家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室坐落在偏离上海市中心的郊区,宽敞的厂房里被各种金属和板材、LED显示面板和一列列整齐的放满古早电子设备的“收藏架”分割成好几个部分,二层玻璃窗透进来初秋上午依然燥热的阳光,混合着空调的冷气,仿佛带来了加利福尼亚的呼吸。

他和他助理的办公区位于工作室“第二象限”的位置,我们穿过塑料膜的门帘,跪坐在懒人沙包上,接连几杯美式下肚,我和我朋友终于从早起赶路的疲态中缓过劲来。

我对他没有出国而留在工作室以致于能有机会让我来做客表示感谢。然后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聊起手头的项目、近期的计划以及长远的打算。

未来确实有很大机会,只是现在大家都没想明白。是的,这样的表达可能是我们都能认同的,虽然没有什么信息量,但还是字里行间给自己和这个行业或是“赛道”留了个后路——或是“念想”。

但是,我问到,当今会出现一个中国版的“草间弥生”、“坂本龙一”或是“杜尚”么?

他摇头。这样的机会只属于过去那些个年代——那个年代的坂本龙一可以靠着才华和雅皮士的戏谑走红洛杉矶,然后红回东京;那个年代的杜尚可以非常佛系,佛系到甚至自己的小便池作品不被展出而不去据理力争。现在的现代艺术家们都得足够激进,否则真就没人关注到。

但这样的故事毕竟太美式了,就像我刚刚吞下的三杯美式咖啡一样,虽然早就喜欢上了这种兑水冲淡的苦香,但毕竟在更大范围上看,总还是有些水土不服的,除非我就只想服务这些水土不服的群体。毕竟,现代艺术还得是个服务业。

所以我想通了一个道理,我把它叫做1:10法则——1分的艺术和idea,配上10分的务实落地的行动,
因为艺术毕竟只是一片片漂在空中的云彩,真正要感悟艺术向前的气流,必然要关切水文、地理和每一寸大地的肌肤。

在成为现代的“现代艺术家”之前,必须首先是个务实的maker、工作者、匠人、商人、企业家。所以我就可以提醒自己,当我在进行漫无目的的愉快的幻想之后,我是不是有10倍的努力,用同样天马行空的快乐来摸索务实、落地的东西。

当然,替代品也可以是找一个真正的商业合伙人。我觉得,只要想明白了,坚持行动,我行我素,这种主动放弃纯粹的行为本身,恰是另一种纯粹。也许这是通往“巨大的未来机会”的,“放弃艺术”的艺术。

Race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