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辈子去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2024/08/13 18:12

最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小小的艺术装置,叫“吹爆你的头”,8 月 16 号会在深圳创新大厦 A9 栋 9 楼展出。一开始,我觉得做这么个小装置应该挺容易的,因为我看过好多现代艺术里的“破烂玩意儿”,有出自特别厉害的艺术家的,也有来自没啥名气的创作者的,还有在学校里的学生做的。当然,我不觉得大家有啥高低之分,只是一开始觉得这类装置艺术做起来大概也就那样,没多复杂。可真等我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好多硬件得 3D 打印,寄来的亚克力镜面不光不平整,还容易碎,后面还得买木板自己打孔,把它们拼起来,还得保证 3D 打印的东西能套上。同时,因为有电机和各种传感器,还得麻烦我一个硬件很厉害的朋友帮忙做一个 Arduino 板来控制这些东西,像传感器之类的,真的特别费劲,比我想的麻烦多了。我感觉很多时候,光当个评论家,光耍嘴皮子可不行,只有真正进入那个领域,才能有实实在在的一手经验。同样,做音乐也让我在听音乐的时候有很多感受。我知道一个 DJ 做一套曲目的时候怎么切换,也明白他为啥这么做,他心里想的画面我能自己脑补出来,一下子就多了好多细节和信息。

而且,我有一个很有启发的顿悟,跟毕加索晚年说过的一句话有关。他说:我小时候画画就跟大师似的,可却用了一辈子去学习怎么像小孩子那样画画。其实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在小学,不得不说,我特别感谢小学的美术教育,也很喜欢小学的美术老师。他们年龄不一样,有很年轻的,当时可能刚大学毕业,给我们讲现代艺术的时候提到了毕加索,我们看到他年轻的时候画得确实好,他有粉红色时期、蓝色时期,各种肖像画,然后慢慢走向立体主义,弄出了不一样的视觉符号,走出了自己的路。等他到了晚年,功成名就了,就开始做一些特别简单的,靠色彩,像拼贴画那样的作品。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完全理解不了,美术老师就讲了这么一句话。当时觉得又有趣又好笑,感觉有点道理,但又有点莫名其妙。不过现在,我突然能理解了,因为后来我发现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到老了的时候,终于不用再考虑别人的需求,不用服务别人,只要关注自己心里的感受,创作表达恰恰是在最童真、最天真烂漫的时候给我们的。而我们终究花了一辈子去创造,努力融入社会,给别人带来价值,给社会提供动力和能量,同时也为自己的小家庭或者小圈子付出。最后,到年纪大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有点收获。我跟一个搞艺术的朋友聊起这个观点,他说:“对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脱产才有真正的创造。”听到这,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听起来好像得有他那样的地位,才能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这么一想,其实有个问题值得思考,整个人类社会好像一直在吸取个体的力量,个体年轻的时候天真烂漫,不用承担生活的重担。然后慢慢地,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就不断地沉沦,不断地远离那种天真烂漫的纯粹,离真相和我们觉得像伊甸园一样美好的天真越来越远,社会和大集体就能从你沉沦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这就有点像你在社会的大潮流里怎么保持自己的自洽和独立。一种办法是站在社会的最顶层,规则由你定,各种资源都是你的筹码,你掌握着很多话语权,那些顶尖的企业家、政客、资本家还有真正有舆论影响力的人,都是这样。接下来,大部分人其实没这个资格,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行。可能这就是现在网络体系里的情况,不管你觉得这是不是一种真正的个体化自由,这就是我之前一直在观察的,从个人权利的角度看,看看我们整个科技和现代化带来了什么变化,就从个人出发,想象的空间到底是真的变大了,还是更渺茫了,或者是创造了一个幻境,活在美好的想象和期待里,只要幻境不破,一切就都还好。

然后猜猜老罗为啥把锤子手机的系统叫 Smartisan 。我虽然完全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有个挺有意思的猜想,就是 smart 本来是一种自我完善又合理的天真状态,但想让 smart 有真正的社会影响力,有深刻的见解,能感染别人,就得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一个杠杆。所以 smartism 其实是一种容易让人堕落的东西,只是在这个过程里能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让 smartism 最后变成自己的杠杆,而不是把自己的 smart 给吞没了。

当然,现代社会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挑战和考验。那我们怎么像毕加索那样,慢慢有机会用一辈子重新学习像小孩一样画画呢?我觉得只要做一件事,我们就上路了。这件事很简单,就是任何时候都百分百相信自己,有最基本的自我了解和自信,真正做到就算有人特别讨厌你、批评你、骂你、羞辱你、PUA 你,你可以表面上接受,但心里完全不理会。这里面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戏谑和玩味,它们让周围的一切重新变成让自己继续天真烂漫,不内耗,有觉知的起点。

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