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为谁所有?

2024/06/30 13:15

从出生之日起,我所见的世界便是在科技的浪潮中不断进步。家中的Windows 95,随后是98、2000,我目睹了科技巨头们一次次的创新,触摸设备的出现,iPad和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我们见证了"双创"时代的来临。作为亲历者,我深深参与其中,被卷入了这个时代的洪流。

软件创业的时代,是想象力赋予每个人的时代。在IBM掌控中型机、大型机的时代之前,这是不可能的。随后,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你有一台个人电脑,就能编写应用程序或算法,有几率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随着潮流的演进,组织开始形成特定的结构,如互联网巨头们构建的模式和架构,他们几乎以横扫之势,以最高效率聚集最聪明的头脑,占领了所有可以清晰定义的工程化问题的市场。

AGI的兴起,为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但我们明显发现,参与其中的门槛显著提高。不再是nobody可以轻易参与,你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立足。这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个体是否有机会创造出极具颠覆性的东西?聪明人无处不在,但如果他们需要大量的协同、有序的管理或通过组织的智能,那么这可能不再是个体创业者的机会。回到我们的主题,想象力究竟属于谁?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个体的想象力能否成为有效的武器和杠杆。在AI领域,尽管机会依然存在,但对许多人来说,可能不再是首选,因为要实现想法的硕果累累,需要更多的条件。

在AI之外,Crypto是一个"看似"更加开放给平民的领域,但实际上对金融策略的能力要求,选拔的依然是天赋异禀的佼佼者。它是一个混乱的市场,崇尚另一种不同的天才。

在任何时代,我们都要考虑想象力属于谁,在哪些地方的想法才被重视。我和许多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发现许多人认为工作稳定,回报体面,但他们的想象力并未得到重视,或者说大多数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没有施展想象力的空间。

想象力为谁所有?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当前社会上显学的杠杆和跃升渠道是否属于平民。例如,软件技术可能是天生平民化的,而资本游戏可能天生就有门槛。这些是随着社会变化、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变化而变化的。总的来说——科技给每个平民施展想象力的空间还有多少,那些未被摘走的剩余的低垂果实,是否还存在——这是我们需要不断重新评估的。当然,我依然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科技仍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只是我们需要重新判断想象力是否还属于普世的个体。

我们一直在寻找承载想象力的工具,除科技之外,过去有魔法、宗教、玄学,贵族时期有社会网络、知识网络等体系,信息时代有流量,它们都在/曾发挥过作用,并在未来也可能再次成为显学的杠杆。

这个时代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人类正在迅速成为一个表征上趋同的集体。我和一位有洞察力的大神聊天时,谈到了媒介的进化,从点状信息传播到面状,再到交互式,再到体验式,最后到加密货币式的这种带有结果的媒介——你的一次交互可能直接带来富有或贫穷的变化。媒介不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它已经彻底地体现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或更深远意义上的"媒介即现实"的概念。这位朋友举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过去哥白尼的日心说在不同文明中的传播和反应是不同的,需要时间。但现在,全世界对AI的冲击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在同一时刻,至少在这种新的媒介的统一下,人类的趋同性极大提高,多样性减少了,或者至少不再是显学的东西,而是在地下的、分裂的、亚文化的小圈子中酝酿。

因此,人类一次又一次地被排除在宇宙真理和主角的中心位置之外,这一次是整个文明主体性地位的动摇。能够真正掌握想象力的人在比例上可能会减少。然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且很可能发生的事情,那就是更多的人将不再有能力创造有效率导向或具有实际效率意义的工作。我们转而追求个体化的体验、感受、叙事,从效率(efficiency)转向工艺(craft),转向有意义的连接(meaningful connection)。

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消费成为我们获取收入的方式。过去,我们通过工作创造有效率、有价值的事物来获得收入,然后消费,获取生存资料。而现在,我们将被教育如何消费,如何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也成为我们获得金钱和交换符号的过程,因为内容和资源极大丰富后,需要更多的人来消耗、消费、感受和理解,而这些人大都不是掌握科技想象力的人,因为门槛已经提高,大多数人已经被排除在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堕落或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这时,我们的想象力承载工具再次转向,原先熟悉的技术手段——那个被下放给平民的科技力量——被收回,给予我们的是来自叙事的、连接的、感受的、心灵的、宗教的新力量。

我觉得大概率在有生之年会看到这样的现实。在整个过程中,想象力属于谁的答案一直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想象力一直属于飞速进化着的媒介本身。

Race